飛將數奇的成語故事

拼音fēi jiàng shù jī
基本解釋飛將,本作飛將軍,后指矯健敏捷的將領。數奇,即奇數,俗稱單數。古人認為單數不吉利。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揮能力的機會或環境。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
飛將數奇的典故
李廣是漢朝的名將,擅長騎射。他沒有口才,不大說話除了射箭,幾乎沒有別的什么愛好。和將士們在一起,他總喜歡和人比賽射箭。每到一處,打聽得有虎,他就一定要親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東北部地區)的時候,因為射虎,曾受了傷,但他還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黃昏時分,在山林中的叢草里,見有一塊巨石,以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時,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進石頭里去了。
據《史記》載,李廣是漢文帝時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戰爭中,立過不少功。在漢景帝和漢武帝時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爭,李廣幾乎都參加了,而且屢次以少擊多,出奇制勝。匈奴侵略者對于李廣,又害怕又敬佩,稱他為“飛將軍”。
有一次,李廣受命領著少數兵馬,出長城去和人數眾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戰。因雙方實力過于懸殊,李廣不敵被俘。在被解往敵營的途中,他趁敵人不備,突然躍起,奪了一匹好馬,飛奔逃回。匈奴兵幾百人狠命追趕,被他射死多人,終于脫險。可是逃回后,漢軍卻“按軍法”判他死罪。他繳納了大量贖金,才以撤免官職了事。
過了幾年,匈奴又大舉進犯,李廣又奉命帶4000騎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 萬兵團團圍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廣派他兒子李敢,只帶幾十騎兵,從左到右,直穿敵人陣地,跑了一圈,回來報告道:“沒什么,匈奴不難對付!”部下這才稍為安心。李廣親自用最強勁的大弓,射殺敵人部將。連殺好幾人,敵人的攻勢漸見減退。李廣指揮將士,沉著應戰,氣概從容,毫無慌亂之色。大家深受感動,勇氣也因此大增。這樣艱苦支持了兩天,援軍來到,敵人才退去。
李廣最后一次與匈奴作戰,已經60多歲了,可是他精神抖擻,毫無老態。這一次,大軍由大將軍衛青統率。李廣名義上是前將軍,可是衛青怕他立功,不讓他正面出陣,故意叫他繞東路。后因沒有向導,迷失了路,未能如期開赴指定地點,被借此問罪。李廣氣憤不過,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廣有個堂兄弟,名叫李蔡,漢文帝時,與李廣同為“郎”一級的小官,聲望遠不如李廣,只是一個平凡的庸人罷了。然而到了武帝時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廣這位一生與匈奴侵略者作戰70余次的“飛將軍”,卻落了個悲慘的下場!人們為李廣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運之外,誰能說什么呢!“飛將數奇”這句成語,便由此產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飛將數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絕長續短 | 《戰國策 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 |
苦盡甘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滿腹經綸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