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

詞語解釋
荊州[ jīng zhōu ]
⒈ ?古“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漢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的一部分;漢末以后轄境漸小。東晉定治江陵(現屬湖北),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明清置府,后廢。
⒉ ?唐韓朝宗曾任荊州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韓荊州。見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后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引證解釋
⒈ ?古“九州”之一。在 荊山、衡山 之間。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 漢 末以后轄境漸小。 東晉 定治 江陵 (現屬 湖北 ),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 明 清 置府,后廢。參閱《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嘉慶一統志》卷三四四。
引《書·禹貢》:“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⒉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 韓荊州。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后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參見“識荊”。
引明 章懋 《與張都運吉》書:“愿識荊州,為日久矣!”
國語辭典
荊州[ jīng zhōu ]
⒈ ?地名:(1)? 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舊遵義、重慶二府,貴州舊思南、銅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廣西的全縣、廣東的連縣,皆屬其地。(2)? 湖北省舊府名。明、清時設置,治所在今江陵縣。今湖北省宜都縣到監利縣的長江流域為其轄境。(3)? 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分字解釋
※ "荊州"的意思解釋、荊州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一次,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前來拜見,到了晚上,要將懷揣的十斤銀子送給楊震,說是“暮夜無知者”。
2.而是北有虎視眈眈的袁紹,東有虎狼之心的呂布,西有禍害不斷的關中諸將,南有奢淫肆欲的袁術,許昌旁邊還有一個與荊州劉表遙相呼應的宛城張繡。
3.幸得馮習、張南相助,分兵把守四門,城中荊州軍馬無一反抗盡皆歸降。
4.諸葛亮建議劉備北讓曹操,南讓孫權,先取荊州,再取西川,然后圖中原。
5.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扶養長大,后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輔佐劉備之后,又夙夜在公,鞠躬盡瘁。
6.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鐘,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
7.關羽隨后多年跟隨劉備滅董卓、破袁紹、戰呂布、退曹操,屢建戰功,實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權割據,后因大意失荊州而敗走麥城,悲壯去世。
8.獻出荊州后,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殺,后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更遷為諫議大夫。
9.這種理論最初只是用來品評人物,后來被跟隨劉備的荊州學者傳入蜀中,被蜀漢司聞曹逐漸發展成一門獨豎一幟的輔助技術。
10.主公,老夫愚見,今引劉備入川而欲自固江山,真乃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豈能得平安!可急急安排人馬,將其逐回荊州,以免日后追悔莫及!
相關詞語
- jīng jí荊棘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xī zhōu西州
- liǔ zhōu柳州
- háng zhōu杭州
- zhōu tóng州同
- guā zhōu瓜州
- jǐn zhōu錦州
- zhōu tǔ州土
- zhōu lǐ州里
- tōng zhōu通州
- zhōu lǘ州閭
- dà jiǔ zhōu大九州
- tián jīng田荊
- jīng wáng荊王
- cháo zhōu shì潮州市
- jīng jiū荊鳩
- jīng jī荊雞
- shí jīng識荊
- zhōu bù州部
- zhōu jùn州郡
- zhōu dōu州都
- qióng zhōu瓊州
- mǎ cè xī zhōu馬策西州
- gàn zhōu shì贛州市
- cún jīng存荊
- jīng jī荊姬
- jīng bǐ yáng bǎn荊筆楊板
- jīng wú荊吳
- dāo zhōu刀州
- bái jīng白荊
- qī zhōu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