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

詞語解釋
不識[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認識。西周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不處理,不主持。識,通“職”。
引證解釋
⒈ ?不知道,不認識。
引《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
引《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國語辭典
不識[ bù shì ]
⒈ ?不認識。
引《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
《老殘游記·第一九回》:「卻叫許明不須同往,都到村相遇,作為不識的樣子。」
⒉ ?不懂得、不明曉。
引《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游子久不歸,不識阡與陌。」
《文選·嵇康·養生論》:「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釋
※ "不識"的意思解釋、不識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誰人不識的車田正美的神作啊,之后改編的動畫在1980年代風靡全世界。
2.自初平以來,公孫度不識大體,性情殘暴,威凌諸部。
3.最終,我相信任何主張更加激烈的黨際競爭和意識形態策略的民主黨人都是不識時務的。
4.如果在個別的地塊,稗草比稻子多,那稻子就反而難以生長了,人們對于稗草也不以為奇了,還會驚奇于少數稻子怎么不識時務,還廁身其間。
5.一想到李玄霸,宇文便郁悶不已,按后世書籍上所說,李玄霸那小子生的瘦骨如柴,目不識丁,卻是天生的神力通天,單是從他那對八百斤的錘子就可看出端倪。
6.心齋本一灶丁也,目不識一丁,聞人讀書,便自悟性。
7.我拜托了好久,他才愿意見你,你居然一口回絕,真是不識抬舉!
8.我不識內涵,我沒有鑰匙,我不信謠傳,一切均可理解,因為一切就是我自己。
9.臣妾福薄,自問姿色有一點,但是已經年老色衰,又小氣善妒,不識大體,恐怕承擔不起皇上的厚愛。
10.癥見善忘,甚則不識家人,表情遲鈍,寡言少動,精神恍惚,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甚至語言不清,語無倫次,飲食起居不能自理,或兼有失語,半身不遂,舌質暗淡或有瘀斑,脈細或澀。
相關詞語
- bù dà不大
- bù xiǎng不想
- bù gǎn不敢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聲不響
- bù xiáng不詳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風
- rèn shi認識
- bù gù不顧
- yì shí意識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動聲色
- jiàn suǒ bù jiàn見所不見
- bù guǎn不管
- bù xiàng不像
- bù dòng zūn不動尊
- bù duàn不斷
- bù róng不容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bù suàn不算
- bù ān不安
- bù lǐ cǎi不理睬
- bù dìng不定
- hé bù何不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bù xǔ不許
- bù lùn不論
- bù xiàng不象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bù dé不得
- bù fǎ不法
- bù shí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