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魄

詞語解釋
氣魄[ qì pò ]
⒈ ?某人身上或行動上被激發出來的做事的魄力。
例好大的氣魄。
英spirit;
⒉ ?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膽。
例以革命家的氣魄。
英boldness of vision;
⒊ ?氣勢。
例天安門城樓的氣魄十分雄偉。
英momentum; imposing manner;
引證解釋
⒈ ?氣概,魄力。
引唐 殷璠 《河岳英靈集·薛據》:“據 為人骨鯁有氣魄,其文亦爾。”
明 康海 《粉蝶兒·賀登科》套曲:“氣魄如 南陽 臥龍,精神似 渭水 非熊。”
⒉ ?氣勢,氣派。
引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該校氣魄遠不如燕大之大。”
⒊ ?指心神,氣色。
引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疏上, 曾 聞之氣魄悚駭,如飲冰水。”
國語辭典
氣魄[ qì pò ]
⒈ ?氣概、魄力。
引《朱子語類·卷五二·孟子·公孫丑上之上》:「人若有氣魄,方做得事成。」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小弟二十年前,在揚州得見高老先生,那時高老先生還未曾高發,那一段非凡氣魄,小弟便知道后來必是朝廷的柱石。」
近魄力 氣概 氣派 氣勢
⒉ ?氣勢、氣派。
引唐·張魏賓〈唐故太原郡王處士墓志銘〉:「峰巒礧巋,氣魄聯綿。」
《儒林外史·四七回》:「他家雖然官員多,氣魄大,但是我老頭子說話,他也還信我一兩句。」
⒊ ?精神氣色。
引《聊齋志異·卷四·續黃粱》:「疏上,曾聞之,氣魄悚駭,如飲冰水。」
分字解釋
※ "氣魄"的意思解釋、氣魄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青少年,終長不成*,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青少年,反而能煉成大人氣魄。
2., 魯迅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的殖民文化,進行了氣魄雄偉、鞭辟入里的總結性的批判。
3.“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和“退”不是一種懦弱,而是一種智慧。因為忍得了寂寞,鍛煉了獨立;忍得了委屈,鑄就了大氣;退出了紛爭,享得了清靜;退出了追逐,收獲了愜意。朋友,愿你有“忍”的度量、“退”的氣魄,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
4.這群歷經風霜的將軍們,有著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更有著叱咤風云的雄偉氣魄。
5.而作為軍事家的黃帝,目字臉、劍眉、懸膽鼻,眼神銳利,表情剛毅、雄健,沉思中顯示出高瞻遠矚的氣魄。
6.一個人必須要有志氣,不能依賴依靠別人,堅強的氣魄與力量是人一生中最大的瑰寶。
7.江水奔流不息,傾訴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濤;樹木傲雪參天,挺拔的是自己無邊的蒼翠;山嶺巍峨起伏,顯示的是自己堅強的體魄。草原縱橫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寬廣的胸懷。人類攔江筑壩,展現的是自己豪邁的氣魄。
8.我們欣賞勇氣,因為它是一種毫無畏懼的氣魄。由此,我聯想致函那些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上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前赴后繼,英勇戰斗,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義無反顧、奮然前行。這正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勇氣。
9.無數的詞人歌頌過黃昏的美麗和恬靜,可是黃昏卻沒有夏季日出半小時以前那種雄壯瑰麗的氣魄。
10.繽紛的七彩里,六月直率的性格火熱的情懷豪邁的氣魄,就更是纖毫畢現了。
相關詞語
- zhèng qì正氣
- jié qì節氣
-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氣
- tǔ qì土氣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氣
- dī shēng xià qì低聲下氣
- dòng qì動氣
- lì qì力氣
-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氣
- hǎo shēng hǎo qì好聲好氣
- jìn qì盡氣
- qì shí niú氣食牛
- jìn qì進氣
- tǐ pò體魄
- shēng qì bó bó生氣勃勃
- yìng zhèng qì硬正氣
- òu qì慪氣
- ǒu qì嘔氣
- zǐ qì dōng lái紫氣東來
- yāo lǐ yāo qì妖里妖氣
- qì jī氣機
- qì dòng氣動
- qì shì氣勢
- qì lì氣力
- jīn qì津氣
- qì shì xiōng xiōng氣勢洶洶
- wèng shēng wèng qì甕聲甕氣
- pǐ lǐ pǐ qì痞里痞氣
- zhèng zhèng qì qì正正氣氣
- fàn jié qì犯節氣
- dǎ qì打氣
- chōng qì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