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識

詞語解釋
博識[ bó shí ]
⒈ ?學識淵博,見多識廣。
英knowledgeable;
引證解釋
⒈ ?學識廣博。
引《子華子·晏子》:“昔先大夫 隨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識, 晉國 之雋老也。”
《南史·裴松之傳》:“時人服其博識。”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漁人得一鐸,擊之聲如霹靂,問博識者云, 始皇 驅山鐸也。”
魯迅 《野草·雪》:“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
⒉ ?指學識淵博的人。
引宋 岳珂 《愧郯錄·先廟后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識。”
⒊ ?通曉。
引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胡先生 原是南菁書院的高材生,不但深研舊學,并且博識前朝掌故的。”
⒋ ?增廣見識。
引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在賞玩者卻只以為世間有這一類人物,聊資博識,或滿足好奇心而已。”
國語辭典
博識[ bó shì ]
⒈ ?見聞廣博,學識豐富。
例如:「像先生這么博識的學者,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分字解釋
※ "博識"的意思解釋、博識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究其根本,成為賢者的最重要條件是博識、睿智、精深而不古板,而這些恰恰是神職人員所缺乏的。
2.然而這類作品“惟于小說又復論學說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己,則博識多通又害之”。
3.然而隨著時間緩慢推進,陳摶維持在周文博識海外的紫氣愈發不穩定起來。
4.慶胤博識洽聞,善于談論,聽其言說,不覺忘疲。
5.對孫權來說,敖烈的博識讓他敬佩。
6.中國文化博大博識,貫穿了整此中國生長的方方面面。
7.如果單憑此話而言,不知道的人或許還以為這話是出自哪位博識多學的先生學士之口,短短不會想到是出自于一個體型彪碩的大漢之口。
8.作業量越來越大,即使是以好學博識的拉文克勞也有些吃不消了,更何況是其他學院的學生呢?“哦。
9.曲小胖博識多才,能言善辯,驕傲樂享。
10.在楔形籬笆的邊緣上,我向那位博識的人致謝.
相關詞語
- rèn shi認識
- yì shí意識
- shí yòng識用
- bó wù yuàn博物院
- bó wù zhì博物志
-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
- zhān shí沾識
- bó wù博物
- bó wù guǎn博物館
-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識百
- bó dǎo博導
- qīng shí清識
- cháng shí常識
- zhī shí知識
- shí yǒu識有
- bó lì博麗
- wù shí物識
- bā hé shí八合識
- bó shì博士
- zòng bó縱博
- shí bié識別
- bù shí不識
- hēi shí嘿識
- zhī jīn bó gǔ知今博古
- ěr shí耳識
- shí xiǎng識想
- dìng shí定識
- shí dà tǐ識大體
- ān shí諳識
- suàn bó shì算博士
- jù shí巨識
- wú yì shí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