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詞語解釋
民俗[ mín sú ]
⒈ ?民眾的習慣;民間風俗。
英folkway; folk custom;
引證解釋
⒈ ?人民的風俗習慣。
引《韓非子·解老》:“府倉虛則國貧,國貧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則衣食之業(yè)絶。”
《史記·循吏列傳》:“楚 民俗好庳車,王以為庳車不便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謝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親如 堯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清 薛福成 《創(chuàng)開中國鐵路議疏》:“民俗既變,然后招商承辦……可以漸推漸廣,漸續(xù)漸遠。”
⒉ ?民眾的生活、生產(chǎn)、風尚習俗等情況。
引《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調(diào)天下者,必先觀國政,料事務(wù),察民俗,本治亂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從事。”
宋 張孝祥 《正提刑啟》:“疇昔熟於條教,莫先圖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當益厲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奮白筆,書盈尺之紙,為國家陳民俗之急。”
國語辭典
民俗[ mín sú ]
⒈ ?人民百姓的風俗習慣與傳統(tǒng)。
引《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笜氛撸宰兠耧L,化民俗也。」
《文明小史·第一回》:「湖南永順府地方,毗連四川,苗漢雜處,民俗渾噩。」
近民風 習俗
英語popular custom
德語Ethnologie; V?lkerkunde
法語folklore
分字解釋
※ "民俗"的意思解釋、民俗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溪流、古橋、古樹裝點,質(zhì)樸典雅、古色古香;融旅業(yè)、商業(yè)、小吃、工藝品、三江特色的民俗風情表演于一體的精品街市。
2.聽柳腔大戲、看村民扭秧歌,買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品嘗地方傳統(tǒng)小吃,金口媽祖民俗文化節(jié)還原了400多年前的民俗,讓游客們大開眼界。
3.中秋十五家家忙著做甜餅,敬奉月亮聚團圓。中秋十五民俗氣氛濃味漫延,奔走相告歡天地。中秋十五大餐宴味隨風飄香,酒香肉味撲面來。祝你幸福美滿聚團圓!
4.在這家苦心保留原汁原味川西民俗的茶館里,古舊的銅環(huán),老式的風谷機,一推就"咿咿呀呀"響的雞公車,讓人浮想聯(lián)翩。
5.在風水觀念逐步滲入民間社會并轉(zhuǎn)化為習慣性的民俗信仰之過程中,不登大雅之堂的通書的推力究竟有多大,我們很難作定量的研究,但這種推力畢竟是客觀存在的。
6.我也去上海民俗大觀園看過,整個民俗園都一片花花綠綠,你方演罷我登場,觀眾就像看耍把戲,不可能增加一點對民俗的更深入了解。
7., 汕頭市濠江區(qū)鳳崗古村民宅依山而建,古民居、古家具保存完好,民風淳樸,鳳崗媽祖文化、賽龍舟民俗文化底蘊深厚。
8., 都安是瑤、壯、漢、苗、仫佬、毛南等13個民族聚居地,民俗民風淳樸,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布努瑤族創(chuàng)世祖先密洛陀的故鄉(xiāng)。
9.竹子是普米族的保護神,篾盒是普米族婚喪嫁娶、節(jié)日等諸多民俗活動的貴重饋贈禮品。
10., 淳樸的民俗風情誘人動情,歷史的名人軼事給人以啟迪,眾多的僧尼生活引人入勝。
相關(guān)詞語
- shì mín市民
- hàn mín漢民
- yín mín淫民
- ān mín bǎng安民榜
- guó mín國民
- biān mín邊民
- mín fáng民防
- rén mín qún zhòng人民群眾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華民族
- ān mín安民
- jiàn mín賤民
- wǎng mín網(wǎng)民
- yì mín逸民
- jū mín qū居民區(qū)
- mín yì民意
- mín xiào民校
- mín fèn民憤
- jī mín饑民
- lì mín力民
-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
- rǎo mín擾民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華民國
- mín bīng民兵
- mín guó民國
- píng mín平民
- guó mín xìng國民性
- mín tuán民團
- mín jiān民間
- jūn mín軍民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mín zhǔ dǎng pài民主黨派
- jū mín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