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詞語解釋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
⒈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活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作為的人。
例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晉·王嘉《拾遺記》
英a walking corpse——one who vegetates;
引證解釋
⒈ ?見“行尸走肉”。
⒉ ?比喻徒具形骸,庸碌無為,毫無生氣的人。
引晉 王嘉 《拾遺記·后漢》:“﹝ 任末 ﹞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漢成帝六》:“張禹 之初,與 王根 異也,猶有生人之氣也;慮及子孫而行尸走肉,遂禍人之宗社,冒萬世之羞。”
李六如 《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七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難道你我就沒有責任嗎?都象你這樣,那 中國 四萬萬人,就等于四萬萬行尸走肉啦。”
⒊ ?比喻精神貧乏,徒有形體的反動分子。
引峻青 《不盡巨濤滾滾來》:“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郭澄清 《大刀記》第五章:“那個出賣靈魂者,只能做為一個行尸走肉繼續存在于世而已!”
亦作“行尸走骨”、“行尸走肉”。 《云笈七籤》卷六十:“雖位極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劉文恪》:“此等行尸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
國語辭典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
⒈ ?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視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引《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
近酒囊飯袋
分字解釋
※ "行尸走肉"的意思解釋、行尸走肉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誠信是基石,沒有基石就沒有萬丈高樓拔地而起;誠信是脊梁,沒有脊梁人無法站立;誠信是靈魂,沒有靈魂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
2.行尸走肉倒行逆施廢寢忘食孤形只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安。
3.無心的眼睛陷在了陰影中,心中的主意迅速有了雛形。為什么要殺月牙?因為月牙殺了張顯宗。為什么要把張顯宗制成行尸走肉,即便化成了一具腐尸還不拋棄?因為對于岳綺羅來講,張顯宗與眾不同,很重要。尼羅
4.從印度航空到地方電力,大量公共部門資金狀況惡化,如同行尸走肉,卻依然可以從國有銀行借到錢。
5.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他就無異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6.一百零八、我通常不太寫像行尸走肉這種暴力劇。
7.縱使娶她,也不過是個小妾,過個三五年,還不是棄若敝屣,那樣的生活有意義嗎?榮華富貴也好,錦衣玉食也罷,端的還不是行尸走肉。
8.指尖觸掠著匆匆流失的東西,心里反而平靜了許多。是不是悲傷消磨了傲氣,讓我成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9.有形無魂的行尸走肉,他們有的鼠目寸光,唯利是圖;有的吃喝玩樂,腐化墮落;有的是好高騖遠,卻從不腳踏實地。
10.埋頭苦干,然后從不改變,就等于行尸走肉。
相關詞語
- xíng dòng xiē行動些
- ròu shí zhě bǐ肉食者鄙
- gè háng gè yè各行各業
- gān shī干尸
- xíng jìn行進
- xíng zhèng jī guān行政機關
- háng yè行業
- háng dōng行東
- háng huì行會
- xíng wéi行為
- dùn shī遁尸
- chéng xíng程行
- yú shí zhuì xíng余食贅行
- háng xíng航行
- pái háng排行
- liàng lì ér xíng量力而行
- ròu shēn dēng肉身燈
- xíng xíng hǎo行行好
- liú xíng流行
- shēn tǐ lì xíng身體力行
- shào nián xíng少年行
- xíng pù行鋪
- lǚ xíng旅行
- bù xíng步行
- cǎo xíng草行
- háng qíng行情
- jìn xíng進行
- ròu shí肉食
- xíng cǎo行草
- shī yōng尸饔
- zhū ròu豬肉
- dòng xíng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