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詞語解釋
諸葛亮[ zhū gě liàng ]
⒈ ?(181-234)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早年隱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謀獻策,遂提出聯孫抗曹、重興漢室的建議,即“隆中對”。后劉備據其策略,聯孫攻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并占領荊州、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劉備稱帝后,任丞相。劉備臨終前把兒子劉禪和治理蜀國的重任托付給他。封為武鄉侯。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嚴明,重視水利,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曾先后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軍中。
引證解釋
⒈ ?三國 時 蜀漢 政治家、軍事家。字 孔明。民間故事對他的智慧謀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謀的人物。
引瞿秋白 《亂彈·水陸道場》:“只有他們自己才是精明強干大權獨握的 諸葛亮。”
峻青 《海嘯》第二章:“‘放心吧, 嫚姑子,’ 老金頭 笑嘻嘻地說:‘你不知道你們的頭兒是個 諸葛亮 嗎?他有退兵之計,你急什么?’”
國語辭典
諸葛亮[ zhū gé liàng ]
⒈ ?人名。(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瑯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后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后鞠躬盡瘁,卒于軍中,謚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分字解釋
※ "諸葛亮"的意思解釋、諸葛亮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常用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名言鞭策激勵自己。
2.說起諸葛亮,我個人來說是很佩服他的。因為我認為他是一個足智多謀且忠心的人。我相信沒有一個人不為他的智慧所屈服的。他高瞻遠矚,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并且在軍事上,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3.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心悅誠服;藺相如忍讓寬容,廉頗負荊請罪……海納百川容量大,壁立千仞氣節高。
4.諸葛亮在街亭失守后,不因器重馬謖而有損軍紀,果斷斬首示眾,隨之又重獎功臣王平,引咎自貶三級,從而嚴肅軍紀,重振士氣。
5.諸葛亮創下的歷史奇跡一直以來都被當做典范。
6.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大名鼎鼎,智慧錦囊的作用不可限量,他讓困境中的劉備驚喜若狂。
7.關羽溫酒斬華雄,趙云匹馬救幼主,諸葛亮草船借箭,都是對歷史的上下其手,枉顧歷史的本來面目和社會既有意志,肆意妄為,張揚小說文本的生命力。
8.一枝紅杏出墻來,兩只黃鸝鳴翠柳,三個女人一臺戲,四面楚歌好虞姬。五丈原里諸葛亮,六出祁山空城計,七月七日長生殿,八百標兵奔北坡,九月九日陽公祭,十萬雄獅斬閻羅。
9.公元222年,關羽被殺,劉備悲痛欲絕面黃肌瘦,不顧諸葛亮、趙云等人勸阻,率領數十萬大軍順江東下,大敗而歸。
10.諸葛亮胸藏百匯,博聞強識,善于籌劃,善于分析,見微知著,在隆中就已經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計。
相關詞語
- jīng liàng晶亮
- guāng liàng光亮
- zhū zǐ bǎi jiā諸子百家
- piào liàng漂亮
- zhū duō諸多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諸東流
- zhū shì諸事
- míng liàng明亮
- zhū wèi諸位
- zhū zhèng諸正
- zhū gū諸姑
- fāng liàng方亮
- liàng dù亮度
- liàng xiàng亮相
- zhū jūn諸君
- mēng mēng liàng蒙蒙亮
- liàng jīng jīng亮晶晶
- tǐ liàng體亮
- liàng diǎn亮點
- liàng guāng亮光
- hè gé賀葛
- sù zhū訴諸
- zéi liàng賊亮
- zhū zī諸資
- gāo liàng高亮
- liàng xiōng亮胸
- tī liàng剔亮
- yóu liàng油亮
- mìng zhū hóu命諸侯
- shuò liàng爍亮
- táo zhū桃諸
- chǎng liàng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