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
詞語解釋
都會[ dū huì ]
⒈ ?都市。
英city; metropolis;
引證解釋
⒈ ?大城市。
引《史記·貨殖列傳》:“然 邯鄲 亦 漳 河 之閒一都會也。”
宋 張孝祥 《二郎神·七夕》詞:“南國。都會繁盛,依然似昔。”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七:“化外成都會,遷流或百年。”
徐遲 《狂歡之夜》:“可是這小市鎮的歡樂決不比任何大都會少。”
⒉ ?集會,會聚。 《南史·韋鼎傳》:“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常為劫盜。
引鼎 於都會時謂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
《隋書·裴政傳》:“民有犯罪者,陰悉知之,或竟歲不發,至再三犯,乃因都會時,於眾中召出,親案其罪。”
⒊ ?唐 時稱舉場為都會。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進士下》:“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貢。”
國語辭典
都會[ dū huì ]
⒈ ?人和貨物聚集的地方,多用以稱大都市。
引《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然邯鄲亦漳、河之間一都會也。」
唐·柳宗元〈封建論〉:「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
近都市 都邑 城市
最近近義詞查詢:
興衰的近義詞(xīng shuāi)
奮發的近義詞(fèn fā)
寬容的近義詞(kuān róng)
一絲一毫的近義詞(yī sī yī háo)
擱置的近義詞(gē zhì)
除外的近義詞(chú wài)
果斷的近義詞(guǒ duàn)
匆匆的近義詞(cōng cōng)
鞭策的近義詞(biān cè)
義師的近義詞(yì shī)
判定的近義詞(pàn dìng)
方才的近義詞(fāng cái)
發生的近義詞(fā shēng)
蘊藉的近義詞(yùn jiè)
偽造的近義詞(wěi zào)
證實的近義詞(zhèng shí)
醫院的近義詞(yī yuàn)
天主的近義詞(tiān zhǔ)
今朝的近義詞(jīn zhāo)
挺進的近義詞(tǐng jìn)
同伙的近義詞(tóng huǒ)
盤查的近義詞(pán chá)
緩慢的近義詞(huǎn màn)
恢復的近義詞(huī fù)
都城的近義詞(dū ché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