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
詞語解釋
纏足[ chán zú ]
⒈ ?把女孩子的腳用長布條緊緊纏住,使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這是舊時的陋俗。
英foot-binding;
引證解釋
⒈ ?舊時摧殘婦女身心健康的陋習。女子以布帛緊束雙足,使足骨變形,腳形尖小成弓狀,以此為美。相傳 南唐 李后主 令宮嬪 窅娘 以帛繞腳,令纖小作新月狀,由是人皆效之。一說始于 南朝 齊 東昏侯 時。 太平天囯 曾禁止纏足。辛亥革命后,纏足陋習始逐漸廢絕。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纏足》等。
引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雙行纏》:“自《墨莊漫録》以纏足始 五代,諸小説所見皆同,余舊頗疑之。”
嚴復 《原強》:“至于纏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樂為也,拘于習俗,而無敢畔其范圍而已。”
夏衍 《<教子篇>補》:“她今年六歲,在過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著纏足的年紀了。”
國語辭典
纏足[ chán zú ]
⒈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纏足之風,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國。也作「纏腳」。
引《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纏足》引《墨莊漫錄》:「婦人之纏足,傳記皆無所出。惟齊東昏侯,有鑿金為蓮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鎬詠李后主宮嬪窅娘詩云:『蓮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腳自五代始也。」
近扎腳
最近近義詞查詢:
化名的近義詞(huà míng)
多么的近義詞(duō me)
分身的近義詞(fēn shēn)
居住的近義詞(jū zhù)
優秀的近義詞(yōu xiù)
協力的近義詞(xié lì)
低頭的近義詞(dī tóu)
舒服的近義詞(shū fú)
守法的近義詞(shǒu fǎ)
煤油的近義詞(méi yóu)
停止的近義詞(tíng zhǐ)
胡同的近義詞(hú tóng)
演習的近義詞(yǎn xí)
公共的近義詞(gōng gòng)
父母的近義詞(fù mǔ)
打斗的近義詞(dǎ dòu)
不夠的近義詞(bù gòu)
起草的近義詞(qǐ cǎo)
退回的近義詞(tuì huí)
正路的近義詞(zhèng lù)
聲名的近義詞(shēng míng)
一心的近義詞(yī xīn)
鍛造的近義詞(duàn zào)
而今的近義詞(ér jīn)
便宜的近義詞(biàn yí)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