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罪
詞語解釋
告罪[ gào zuì ]
⒈ ?交際上的謙辭,表示情有未恰、理有未安的意思。
例正刑之輕重,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罪,閱其服否。——《新唐書·百官志》
自知欠妥,急忙告罪。
英apologize;
引證解釋
⒈ ?告發(fā)罪行。
引《漢書·趙廣漢傳》:“丞相傅婢有過,自絞死…… 廣漢 即上書告丞相罪。”
唐 劉兼 《貽諸學(xué)童》詩:“攘羊告罪言何直,舐犢牽情理豈虛。”
⒉ ?宣布罪狀。
引《新唐書·百官志三》:“﹝大理寺丞﹞正刑之輕重,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罪,問其服否。”
⒊ ?請罪。謂犯有罪過,請予處分。后常用為表示歉意的謙辭。
引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負(fù)芻 乃殺太子而自立, 子臧 將亡, 負(fù)芻 懼而告罪。”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官人慢坐,奴家家無夫主,不便久陪,告罪則箇。”
郭沫若 《<孔雀膽>二三事》:“萬一在 昆明 的演出不十分成功,那我要告罪,那當(dāng)然是我的劇本不成名器的原故。”
高曉聲 《大好人江坤大》二:“﹝大隊(duì)書記﹞便問銀耳如何吃法,倒把 江坤大 問呆了,唯獨(dú)這一點(diǎn),他不曾想到要學(xué),只得告罪。”
國語辭典
告罪[ gào zuì ]
⒈ ?面對面交際時(shí)的客套話,通常會有自謙的意思。
引《紅樓夢·第四三回》:「那賴大的母親等三四個(gè)老嬤嬤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⒉ ?陳述罪狀。
引《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罪,問其服否。 」
相關(guān)成語
- ōu yá吽牙
- guān mén關(guān)門
- tōng cǎo huā通草花
- zhǔ quán主權(quán)
- tǔ céng土層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tuō yè托業(yè)
- fàng chán放嚵
- jiǎng lǐ xìn講理信
- zào shè造設(shè)
- yī nián shēng一年生
- duì shǒu對手
- jué duì絕對
- yáo yáo yù zhuì搖搖欲墜
- zhēn mù砧木
- jù yán具言
- huì yí賄遺
- shēn shǒu身首
- guài wù xiāng怪物相
- jié jiǎo節(jié)角
- tàn chá探查
- guó zéi國賊
- shǒu lì qián手力錢
- qīng chá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