駑鈍
詞語解釋
駑鈍[ nú dùn ]
⒈ ?頭腦遲鈍;缺乏想象力。
例庶竭駑鈍……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諸葛亮《出師表》
英stupid;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駑頓”。
⒉ ?平庸低下。
引《楚辭·劉向<九嘆·憂苦>》“同駑驘與椉駔兮,雜班駮與闒茸” 漢 王逸 注:“闒茸,駑頓也。”
唐 元稹 《進馬狀》:“臣某深恩未報,愚志空存,自慙駑鈍之姿,莫展驅(qū)馳之効。”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復陳遵旨籌畫抒愚悃疏》:“請旨簡派才望卓著之大臣馳赴 天津,綜理斯事,臣雖駑鈍,必當殫竭智慮,和衷商榷,務使妥洽而后已。”
⒊ ?指低下的才能。
引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當奬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兇,興復 漢 室,還于舊都。”
宋 蘇軾 《徐州謝執(zhí)政獎諭啟》:“深自策其駑鈍,庶有補於涓埃。”
鄒韜奮 《抗戰(zhàn)以來》六二:“韜奮 追隨諸先生之后,曾于二三年來在國民參政會中,勉竭駑鈍。”
國語辭典
駑鈍[ nú dùn ]
⒈ ?才能低下愚鈍,常用為自謙之辭。
引《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三國演義·第九三回》:「老臣雖駑鈍,愿隨將軍一往。」
最近近義詞查詢:
出門的近義詞(chū mén)
必須的近義詞(bì xū)
自作自受的近義詞(zì zuò zì shòu)
結構的近義詞(jié gòu)
質(zhì)地的近義詞(zhì dì)
寫作的近義詞(xiě zuò)
收拾的近義詞(shōu shí)
反映的近義詞(fǎn yìng)
其余的近義詞(qí yú)
精美的近義詞(jīng měi)
一般的近義詞(yī bān)
不同凡響的近義詞(bù tóng fán xiǎng)
正經(jīng)的近義詞(zhèng jīng)
咄咄逼人的近義詞(duō duō bī rén)
節(jié)減的近義詞(jié jiǎn)
得到的近義詞(dé dào)
脾氣的近義詞(pí qì)
考慮的近義詞(kǎo lǜ)
應有盡有的近義詞(yīng yǒu jìn yǒu)
如何的近義詞(rú hé)
大名鼎鼎的近義詞(dà míng dǐng dǐng)
痛苦的近義詞(tòng kǔ)
里面的近義詞(lǐ miàn)
儀式的近義詞(yí shì)
奧秘的近義詞(ào m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