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詞語解釋
節氣[ jié qì ]
⒈ ?根據太陽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點叫一個節氣。通常也指每一點所在的那一天。
英solar period(term); a day marking one of the 24 divisions of the solar yea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引證解釋
⒈ ?猶節候。季節,氣候。參見“二十四節氣”。
引漢 王充 《論衡·寒溫》:“寒溫天地節氣,非人所為明矣。”
南朝 宋 謝靈運 《燕歌行》:“孟冬初寒節氣成,悲風入閨霜依庭。”
唐 張籍 《喜王起侍郎放牒》詩:“東風節氣近清明,車馬爭來滿禁城。”
《紅樓夢》第九四回:“如今雖是十一月,因節氣遲,還算十月。”
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三章:“這時是陰歷七月初二,雖然過了‘立秋’的節氣已經十來天了,可是到晌午還是很熱。”
⒉ ?氣節。參見“氣節”。
引《宋書·自序傳》:“﹝ 沉矯 ﹞以節氣立名,仕為立武校尉、偏將軍。”
明 方孝孺 《戇窩記》:“士之可貴者在節氣,不在才智。”
姜妙香 《追懷往事》:“﹝ 梅蘭芳 ﹞是個明大義、講節氣的人。”
國語辭典
節氣[ jié qì ]
⒈ ?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兩個節氣間平均差約十五天,但因地球繞日速度隨距日遠近而變,所以節氣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氣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稱為「節氣」,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稱為「中氣」,二者又通稱為「節氣」。
最近近義詞查詢:
千錘百煉的近義詞(qiān chuí bǎi liàn)
廣大的近義詞(guǎng dà)
從前的近義詞(cóng qián)
時時刻刻的近義詞(shí shí kè kè)
迂回的近義詞(yū huí)
大量的近義詞(dà liàng)
參加的近義詞(cān jiā)
各種的近義詞(gè zhǒng)
土人的近義詞(tǔ rén)
古里古怪的近義詞(gǔ lǐ gǔ guài)
融化的近義詞(róng huà)
號角的近義詞(hào jiǎo)
上午的近義詞(shàng wǔ)
同一的近義詞(tóng yī)
法衣的近義詞(fǎ yī)
心事的近義詞(xīn shì)
步兵的近義詞(bù bīng)
振奮的近義詞(zhèn fèn)
請教的近義詞(qǐng jiào)
體制的近義詞(tǐ zhì)
光鮮的近義詞(guāng xiān)
躍躍欲試的近義詞(yuè yuè yù shì)
概要的近義詞(gài yào)
長途的近義詞(cháng tú)
虛張聲勢的近義詞(xū zhāng shēng sh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