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牘
詞語解釋
公牘[ gōng dú ]
⒈ ?公文。指官方的記載、文告等。
引證解釋
⒈ ?公文。
引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xù)集·誤助》:“今人有復(fù)名而單書一字者, 劉韶美 名 儀鳳,守 蜀 郡,嘗有公牘至省部,單書一 儀 字。”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公牘序》:“公牘之體:曰奏疏,下告上之辭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雖平等而稍示不敢與抗者,則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辭也。”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郵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關(guān)提、照會,統(tǒng)謂之公牘。”
章炳麟 《文學(xué)論略》:“以比類知源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為要者,公牘是也。”
魯迅 《華蓋集·答KS君》:“倘要開頭,他們還得有一個(gè)更通古學(xué),更長古文的人,才能勝對壘之任,單是現(xiàn)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牘和游談的堆積,紙張雖白,圈點(diǎn)雖多,是毫無用處的。”
⒉ ?指官方的記載、文告等。
引姚華 《論文后編·源流》:“無韻之作隨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兩別而已。公牘變於《尚書》,私著暢於諸子。”
國語辭典
公牘[ gōng dú ]
⒈ ?公文。
近公函 公文 文移
最近近義詞查詢:
果真的近義詞(guǒ zhēn)
包圍的近義詞(bāo wéi)
綱目的近義詞(gāng mù)
協(xié)力的近義詞(xié lì)
還是的近義詞(hái shì)
奮勇的近義詞(fèn yǒng)
其余的近義詞(qí yú)
精心的近義詞(jīng xīn)
高潮的近義詞(gāo cháo)
永遠(yuǎn)的近義詞(yǒng yuǎn)
密切的近義詞(mì qiè)
資料的近義詞(zī liào)
相關(guān)的近義詞(xiāng guān)
充實(shí)的近義詞(chōng shí)
奇特的近義詞(qí tè)
土產(chǎn)的近義詞(tǔ chǎn)
盡頭的近義詞(jìn tóu)
干系的近義詞(gān xì)
華夏的近義詞(huá xià)
理睬的近義詞(lǐ cǎi)
通同的近義詞(tōng tóng)
辦法的近義詞(bàn fǎ)
節(jié)減的近義詞(jié jiǎn)
取締的近義詞(qǔ dì)
無聲無息的近義詞(wú shēng wú xī)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