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邪
詞語解釋
無邪[ wú xié ]
⒈ ?沒有邪惡的想法。
例無邪的兒童。
英unaffected;
引證解釋
⒈ ?謂無邪僻,無邪曲。
引《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br />《史記·李斯列傳》:“臣無邪,則天下安;天下安,則主嚴尊。”
宋 朱熹 《恕齋記》:“蓋飾不過侈,而簡不至陋;起居便適,而視聽無邪?!?br />巴金 《滅亡》第六章:“她剛要猜想這是什么事,但另一個念頭立刻捉著了她,她底美麗的臉上又出現了無邪的嬌笑。”
⒉ ?我國古代詩教的一種觀點。謂詩的最高標準是中和雅正,謂之“無邪”。
引《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br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詩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義歸無邪?!?br />《文獻通考·經籍五》:“蓋知詩人之意者,莫如 孔 孟 ;慮學者讀《詩》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 孔 孟,是以有‘無邪’之訓焉?!?br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如 中國 之詩, 舜 云言志,而后賢立説,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無邪所蔽。”
⒊ ?指物體中分沒有偏差。
引《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為弓……析干必倫,析角無邪?!?br />鄭玄 注:“亦正也。”
國語辭典
無邪[ wú xié ]
⒈ ?沒有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
引《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臣無邪則天下安,天下安則主嚴尊?!?/span>
近活潑
最近近義詞查詢:
領土的近義詞(lǐng tǔ)
平民的近義詞(píng mín)
同心同德的近義詞(tóng xīn tóng dé)
難道的近義詞(nán dào)
兒女的近義詞(ér nǚ)
確實的近義詞(què shí)
傾聽的近義詞(qīng tīng)
技術的近義詞(jì shù)
截至的近義詞(jié zhì)
面前的近義詞(miàn qián)
嚴重的近義詞(yán zhòng)
親密的近義詞(qīn mì)
補藥的近義詞(bǔ yào)
高潮的近義詞(gāo cháo)
審查的近義詞(shěn chá)
心坎的近義詞(xīn kǎn)
恰似的近義詞(qià sì)
盡頭的近義詞(jìn tóu)
極目的近義詞(jí mù)
意圖的近義詞(yì tú)
正統的近義詞(zhèng tǒng)
平生的近義詞(píng shēng)
相同的近義詞(xiāng tóng)
機緣的近義詞(jī yuán)
方圓的近義詞(fāng yuá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