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
詞語解釋
示威[ shì wēi ]
⒈ ?顯示威力;指有所抗議或要求而進行的顯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體行動。
例示威游行。
小王揮舞著拳頭,向小李示威。
英demonstrate;
引證解釋
⒈ ?顯示威力。
引《左傳·昭公十三年》:“叔向 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
杜預 注:“知 晉 德薄,欲以威服之。”
《北史·元澄傳》:“鄭國 寡弱,攝於強鄰,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鑄刑書以示威。”
蕭軍 《羊》二:“它已變得殘暴,過度地挺起它的脖子,揮舞著長角向它的囚伴示威!”
⒉ ?指有所抗議或要求而進行的顯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體行動。
引周恩來 《關于武漢工作問題》:“只有少數先進分子的單獨示威是失策,應準備發動廣大的群眾性的示威。”
鄒韜奮 《經歷》四九:“她又領導同學驅逐校長,罷課示威。”
國語辭典
示威[ shì wēi ]
⒈ ?顯示威力、力量。
引《左傳·文公七年》:「叛而不討,何以示威。」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瑜曰:『斬使以示威。』遂斬使者。」
⒉ ?結合群眾表示某種意愿的集體行動。
例如:「示威游行」、「示威運動」。
近請愿
英語to demonstrate (as a protest)?, a demonstration, a military show of force
德語Kundgebung (S)?
法語manifester, manifestation
最近近義詞查詢:
假使的近義詞(jiǎ shǐ)
不法的近義詞(bù fǎ)
臨近的近義詞(lín jìn)
有聲有色的近義詞(yǒu shēng yǒu sè)
牽涉的近義詞(qiān shè)
匆匆的近義詞(cōng cōng)
脫離的近義詞(tuō lí)
耳目一新的近義詞(ěr mù yī xīn)
前往的近義詞(qián wǎng)
判定的近義詞(pàn dìng)
不只的近義詞(bù zhǐ)
如同的近義詞(rú tóng)
浪費的近義詞(làng fèi)
壟斷的近義詞(lǒng duàn)
場地的近義詞(chǎng dì)
清醒的近義詞(qīng xǐng)
毫不的近義詞(háo bù)
大哥的近義詞(dà gē)
自食其力的近義詞(zì shí qí lì)
通同的近義詞(tōng tóng)
惡人的近義詞(è rén)
答應的近義詞(dā yìng)
東瀛的近義詞(dōng yíng)
閭里的近義詞(lǘ lǐ)
龐大的近義詞(páng dà)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sōng mù bǎn松木板
- wěn dǎ wěn穩打穩
- bǐng gān餅干
- mài shēn qì賣身契
- xīng shuāi興衰
- qí shì騎士
- yān huā煙花
- xià tiān夏天
- bù lùn不論
- qīng hǎi青海
- yù xī dōng玉西東
- yǎng huà gǒng氧化汞
- yòu zhǐ右趾
- hè hè yǒu míng赫赫有名
- méi rén沒人
- shí èr tǒng十二筒
- tóu yūn mù xuàn頭暈目眩
- cǎo tú草圖
- yǐng zǐ影子
- shì chù是處
- běi jīng北京
- shè xiāng cōng麝香驄
- zhū mù朱木
- lù xiàng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