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烏夜啼
相和歌辭。烏夜啼。唐代。李群玉。 曾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烏在其間,達曉自悲吟。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唐代]:李群玉
曾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烏在其間,達曉自悲吟。
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
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曾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烏在其間,達曉自悲吟。
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
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唐代·李群玉的簡介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跡“水竹居”,舊志記為“李群玉讀書處”。李群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于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載,早年杜牧游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并作詩《送李群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后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群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贊“所進詩歌,異常高雅”,并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后辭官回歸故里,死后追賜進士及第。
...〔
? 李群玉的詩(218篇) 〕
明代:
程敏政
秀水城東學士阡,寸心常繞瓣香前。聞君當日曾相見,屈指流光二十年。
秀水城東學士阡,寸心常繞瓣香前。聞君當日曾相見,屈指流光二十年。
宋代:
蒲壽宬
結草為庵寄一枝,鐘魚聊復事清規。
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為香有佛知。
結草為庵寄一枝,鐘魚聊複事清規。
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為香有佛知。
元代:
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宋代:
袁燮
何人題作一靈山,千古佳名不可刊。
欲識此聲非浪得,試于高處一憑欄。
何人題作一靈山,千古佳名不可刊。
欲識此聲非浪得,試于高處一憑欄。
明代:
殷序
石門我來不厭頻,悠然欲酌還自酌。千崖冥冥送雨來,萬木紛紛向人落。
丹邱已會煩青鳥,青田猶未見元鶴。句漏小住亦多時,便欲從此凌寥廓。
石門我來不厭頻,悠然欲酌還自酌。千崖冥冥送雨來,萬木紛紛向人落。
丹邱已會煩青鳥,青田猶未見元鶴。句漏小住亦多時,便欲從此淩寥廓。
明代:
張元凱
十載登壇未二毛,將軍勞苦自功高。列營曾按先驅轡,下瀨嘗投后飲醪。
肘畔累累元鵲化,韔中矯矯是烏號。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
十載登壇未二毛,將軍勞苦自功高。列營曾按先驅轡,下瀨嘗投後飲醪。
肘畔累累元鵲化,韔中矯矯是烏號。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