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盤捫燭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扣:敲;捫:摸。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出處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
基礎信息
拼音kòu pán mén zhú
注音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ㄨˊ
繁體扣槃捫燭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
近義詞扣盤捫鑰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師心自是(意思解釋)
- 懸而未決(意思解釋)
- 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解釋)
- 同病相憐(意思解釋)
- 鶴立雞群(意思解釋)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解釋)
- 群龍無首(意思解釋)
- 不攻自破(意思解釋)
- 過而能改(意思解釋)
- 飛檐走壁(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行不顧言(意思解釋)
- 命與仇謀(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骨肉之親(意思解釋)
- 國無寧日(意思解釋)
- 斗水活鱗(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舉止嫻雅(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屢試不爽(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屨及劍及(意思解釋)
※ 扣盤捫燭的意思解釋、扣盤捫燭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地地道道 | 真正的,夠標準的。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別人的歡心。迎合世俗,取悅于人。 |
縱橫開合 | 指操縱自如。同“縱橫開闔”。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風流才子 | 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止沸益薪 | 謂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經過。一定要經過的道路。 |
驚鴻艷影 |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
致知格物 | 致知:獲得知識;格物:推究事理。獲得知識,推究事物的原理。 |
服氣吞露 | 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
雞毛蒜皮 | 比喻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毫無價值的東西。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
息兵罷戰 | 兵:打仗。停止或結束戰爭。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