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纓冠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來不及將頭發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別人。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例子此種舉動,豈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項德澤,不然,何被發纓冠如此耶?(嚴復《救亡決論》)
基礎信息
拼音pī fà yīng guàn
注音ㄆ一 ㄈㄚˋ 一ㄥ ㄍㄨㄢˋ
繁體被發纓冠
感情被發纓冠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形容人的裝束不整潔。
近義詞披發散纓
英語with the hair hanging dishevelled down the back and wearing an official ha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乘風破浪(意思解釋)
- 吉星高照(意思解釋)
- 新仇舊恨(意思解釋)
- 想望豐采(意思解釋)
- 棟梁之材(意思解釋)
- 皮開肉綻(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結駟連騎(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赴湯蹈火(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捫心自問(意思解釋)
- 超然絕俗(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草滿囹圄(意思解釋)
- 竹籃打水一場空(意思解釋)
- 悲不自勝(意思解釋)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釋)
- 現實主義(意思解釋)
- 一彈指頃(意思解釋)
- 去住兩難(意思解釋)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釋)
- 泣不成聲(意思解釋)
- 來情去意(意思解釋)
※ 被發纓冠的意思解釋、被發纓冠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縱橫開合 | 指操縱自如。同“縱橫開闔”。 |
疑鄰盜斧 |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
餓虎吞羊 |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穩操勝券 | 穩:穩當地;操:拿著;掌握。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
民不畏死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妻兒老少 | 見“妻兒老小”。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春光明媚 | 明媚:鮮艷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
前仆后繼 | 仆:倒下;繼: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
祝哽祝噎 | 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養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茍合取容 | 茍合:茍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茍且迎合,取悅于人。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面授機宜 | 面:當面;授:教;傳授;機宜:適應時機的對策、辦法。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