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如雷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暴:暴烈;躁:急躁。形容大發(fā)脾氣或十分著急的樣子。
出處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李雄見打得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鬧將起來。”
例子嚴(yán)貢生越發(fā)惱得暴躁如雷。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基礎(chǔ)信息
拼音bào zào rú léi
注音ㄅㄠˋ ㄗㄠˋ ㄖㄨˊ ㄌㄟˊ
繁體暴躁如靁
感情暴躁如雷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情緒。
近義詞暴跳如雷
英語blow a gasket(fly off the handle)
俄語выходить из себя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舍安就危(意思解釋)
- 卑諂足恭(意思解釋)
- 新仇舊恨(意思解釋)
- 門當(dāng)戶對(duì)(意思解釋)
- 打腫臉充胖子(意思解釋)
- 結(jié)駟連騎(意思解釋)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釋)
- 分路揚(yáng)鑣(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意思解釋)
- 古往今來(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卑鄙齷齪(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今古奇觀(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轟轟烈烈(意思解釋)
- 材優(yōu)干濟(jì)(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暴躁如雷的意思解釋、暴躁如雷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訓(xùn)練有素 | 平時(shí)一直有訓(xùn)練。素:平時(shí)。 |
轍鮒之急 | 轍鮒:陷在干涸車轍中的鯽魚。比喻因厄迫身。 |
五花大綁 |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 |
鷗鳥不下 | 鷗鳥不愿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范。 |
日日夜夜 | 每天每夜。形容延續(xù)的時(shí)間長。 |
緣慳分淺 | 慳:欠缺。緣分欠缺。指與對(duì)方無緣相見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jìn)。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逸游自恣 | 逸:安閑;自恣:放縱自己。安閑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縱自己。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蝶粉蜂黃 |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妝扮美容。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quán)利而代替他。 |
到此為止 | 以這里為界限。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fù)擔(dān)。 |
風(fēng)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fēng)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guī)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yīng)有報(bào)至,故救援耳。”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shí)所用。指宣揚(yáng)教化的人。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fēng)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不寧唯是 | 寧:請(qǐng)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qiáng)大。 |
如火如荼 |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shì)浩大而熱烈。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jīng)失去感覺;對(duì)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duì)事物反應(yīng)遲鈍;漠不關(guān)心。 |
暴露無遺 | 暴露:顯露;顯現(xiàn);遺:遺漏。全部、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沒有絲毫遺漏。 |
茍合取容 | 茍合:茍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茍且迎合,取悅于人。 |
悲不自勝 | 勝:經(jīng)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jīng)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憐香惜玉 | 憐、惜:愛護(hù);愛憐;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duì)美女的溫存、憐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