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蒂芙蓉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蒂: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芙蓉:荷花別名。兩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親相愛。也比喻兩者可以相媲美。
出處唐 杜甫《進(jìn)艇》詩:“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例子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7回:“我飛個并蒂芙蓉罷。”
基礎(chǔ)信息
拼音bìng dì fú róng
注音ㄅ一ㄥˋ ㄉ一ˋ ㄈㄨˊ ㄖㄨㄥˊ
繁體並蔕芙蓉
感情并蒂芙蓉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夫妻等。
謎語并蒂蓮
近義詞芙蓉并蒂
英語twin lotus flowers on one stalk (symbol of a loyal coupl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慘不忍睹(意思解釋)
- 新仇舊恨(意思解釋)
- 一視同仁(意思解釋)
- 論黃數(shù)白(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將功補(bǔ)過(意思解釋)
- 趕盡殺絕(意思解釋)
- 來蹤去跡(意思解釋)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縱橫天下(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卑鄙齷齪(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壯心不已(意思解釋)
- 一覽無余(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薪盡火滅(意思解釋)
※ 并蒂芙蓉的意思解釋、并蒂芙蓉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輪扁斫輪 | 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制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
頤指氣使 | 頤:腮幫子;指:指揮;氣:神氣;使:指使。用腮幫子來指揮人;用神氣來支使人。 |
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有膽有識 |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yuǎn)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yuǎn)。涯:邊。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quán)勢大。 |
動蕩不定 |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wěn)定,不平靜。 |
春風(fēng)風(fēng)人 | 和煦的春風(fēng)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
鼻青臉腫 | 鼻子發(fā)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空費(fèi)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fā)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因噎廢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不相上下。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shí)效很小。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xué)問切實(shí)。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逢人說項(xiàng)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師嚴(yán)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yán)。《禮記 學(xué)記》:“凡學(xué)之道,嚴(yán)師為難。師嚴(yán)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xué)。”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yè)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yán)如此。” |
反戈一擊 | 反:反轉(zhuǎn);調(diào)轉(zhuǎn);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diào)轉(zhuǎn)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jìn)攻。比喻掉轉(zhuǎn)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jìn)行斗爭。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一目十行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見所不見 | 見“見所未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