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多識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一以貫之。”
例子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斯人寂寞》:“這個清華國學研究院畢業的包先生,博學多識,通文史,精詩詞,尤擅對聯。”
基礎信息
拼音bó xué duō shí
注音ㄅㄛˊ ㄒㄩㄝˊ ㄉㄨㄛ ㄕˊ
繁體博壆多識
感情博學多識是褒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贊揚別人。
近義詞見多識廣、博學多才
反義詞孤陋寡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功虧一簣(意思解釋)
- 勤儉節約(意思解釋)
- 綠林大盜(意思解釋)
- 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解釋)
- 離經辨志(意思解釋)
- 狐死首丘(意思解釋)
- 多謀善慮(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膽寒發豎(意思解釋)
- 驚心動魄(意思解釋)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釋)
- 促膝談心(意思解釋)
- 冠絕一時(意思解釋)
- 揚威耀武(意思解釋)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釋)
- 花言巧語(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拔茅連茹(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道山學海(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博學多識的意思解釋、博學多識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貧賤不移 | 移:改變。不因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堅定。 |
裾馬襟牛 |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
意氣風發 |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
用心良苦 | 費勁心血 |
流離顛沛 |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
出頭露面 | 在人多的場合公開出現;也指在眾人面前出風頭表現自己;又常因出現于公共場合而出名。還指出面活動、做事、講話。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結駟連騎 | 隨從、車馬眾多。形容排場闊綽。 |
直搗黃龍 |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搗:搗毀;黃龍:黃龍府;金人腹地。現泛指敵人腹地。 |
扶搖直上 |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 |
文山會海 |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
土生土長 | 當地生長的。 |
經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無所用心 | 用心:動腦筋。指不動腦筋;什么事情都不關心。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
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氣;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態。指稱梅花。 |
書不釋手 |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