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應心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得心應手”。
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
例子得手應心,奚事揣摩之計;入經出傳,恥為孟浪之談。明·吳承恩《壽王可齋七帙障詞》
基礎信息
拼音dé shǒu yīng xīn
注音ㄉㄜˊ ㄕㄡˇ 一ㄥ ㄒ一ㄣ
繁體得手應心
感情得手應心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狀語;用于各種技藝等。
近義詞得心應手
英語with high proficiency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禍亂滔天(意思解釋)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釋)
- 天涯海角(意思解釋)
- 處實效功(意思解釋)
- 遁世離俗(意思解釋)
- 人心歸向(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閉關自守(意思解釋)
- 火燭銀花(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鬼頭鬼腦(意思解釋)
- 粗服亂頭(意思解釋)
- 女扮男裝(意思解釋)
- 款學寡聞(意思解釋)
- 珍樓寶屋(意思解釋)
- 流里流氣(意思解釋)
- 牛刀小試(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釋)
- 淺見薄識(意思解釋)
- 臨危授命(意思解釋)
※ 得手應心的意思解釋、得手應心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圓顱方趾 | 方腳圓頭。指人類。 |
動天地,感鬼神 | 動:感動;感:感動。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枝對葉比 | 枝葉相對并列。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費盡心機 | 心機:心思;計謀。指用盡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
叫化子 | 乞丐。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學而優則仕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霜露之悲 |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
陰陽怪氣 |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打開天窗說亮話 | 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進入圣賢境界。后來多指學術、技藝、修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
同功一體 | 指功績和地位相同。 |
異軍突起 |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
蹊田奪牛 | 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