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三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二帝: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昔在二帝三王……財足以奉郊廟、御賓客,充庖廚而已。”
例子唐 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如吾徒者,宜當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基礎信息
拼音èr dì sān wáng
注音ㄦˋ ㄉ一ˋ ㄙㄢ ㄨㄤˊ
感情二帝三王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定語;指古代的帝王。
近義詞三皇五帝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路風塵(意思解釋)
- 聞聲相思(意思解釋)
- 出師無名(意思解釋)
- 林下風致(意思解釋)
- 鍥而不舍(意思解釋)
- 想望豐采(意思解釋)
- 活蹦亂跳(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意思解釋)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釋)
- 連編累牘(意思解釋)
- 毀于一旦(意思解釋)
- 百無一是(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衣錦還鄉(意思解釋)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釋)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釋)
- 祖傳秘方(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拔苗助長(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縱橫天下(意思解釋)
- 將功折罪(意思解釋)
- 羊質虎皮(意思解釋)
- 唇槍舌劍(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牛驥同槽(意思解釋)
※ 二帝三王的意思解釋、二帝三王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親上成親 |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打情賣笑 | 打情罵俏,指男女調情。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單刀直入 |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準目標;勇猛向前。后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
無聲無息 |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命途多舛 | 舛: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
勢在必行 | 行:做。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
倒懸之急 | 倒懸:頭向下、腳向上懸掛著。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困境。 |
有風有化 | 謂有教育意義。 |
為所欲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為:做。 |
背義忘恩 | 指背棄道義,忘卻恩德。同“背恩忘義”。 |
音容如在 |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馬龍車水 | 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
舊愛宿恩 | 舊: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愛和恩情。 |
駢拇枝指 | 駢母:腳上的拇指與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無用的東西。 |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