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意取容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別人的歡心。曲從其意,以取悅于人。
出處《南史 孝義傳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頗忌之,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
例子當英景之間,國勢初更,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明史·高穀胡濙等贊》
基礎信息
拼音ē yì qǔ róng
注音ㄜ 一ˋ ㄑㄨˇ ㄖㄨㄥˊ
感情阿意取容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曲意去取悅別人。
近義詞阿世取容
反義詞剛正不阿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手遮天(意思解釋)
- 滿天星斗(意思解釋)
- 旦夕之間(意思解釋)
- 發綜指示(意思解釋)
- 雪兆豐年(意思解釋)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出頭露面(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懸石程書(意思解釋)
- 抱恨黃泉(意思解釋)
- 死對頭(意思解釋)
- 共商國是(意思解釋)
- 比眾不同(意思解釋)
- 流里流氣(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無稽之談(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平地一聲雷(意思解釋)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釋)
- 從天而降(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出師不利(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屨及劍及(意思解釋)
※ 阿意取容的意思解釋、阿意取容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從俗就簡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簡易。 |
驕生慣養 | 驕:通“嬌”。指嬌生慣養。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首身分離 | 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同心合力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一竅不通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胡支扯葉 | 見“胡枝扯葉”。 |
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一剎那 |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湖海飄零 | 飄零:飄泊。居無定所,四處飄泊。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踵趾相接 | 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眾多,接連不斷。 |
留戀不舍 | 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鉅學鴻生 | 學識淵博的人。 |
一枕黃粱 | 比喻夢幻的不現實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實現的美好理想不能實現;落得一場空。 |
一網打盡 |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
二缶鐘惑 | 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雙管齊下 | 管:筆;齊:同時。雙手執筆同時作畫。比喻為達到某個目的同時采取兩種措施或同時做兩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