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鉞之誅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鉞:古代兵器,像大斧;誅:殺戮,殺死。用斧、鉞殺人的刑罰。泛指死刑。
出處《莊子 至樂》:“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此乎?'”
例子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臺臣復交章劾奏,請加斧鉞之誅。”
基礎信息
拼音fǔ yuè zhī zhū
注音ㄈㄨˇ ㄩㄝˋ ㄓ ㄓㄨ
繁體斧鉞之誅
感情斧鉞之誅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泛指死刑。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及時應令(意思解釋)
- 輕而易舉(意思解釋)
- 乘風破浪(意思解釋)
- 趁火打劫(意思解釋)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釋)
- 長命富貴(意思解釋)
- 男女授受不親(意思解釋)
- 鳳毛麟角(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空費詞說(意思解釋)
- 繁文縟節(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冠絕一時(意思解釋)
-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死對頭(意思解釋)
- 異寶奇珍(意思解釋)
- 捫心自問(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過甚其詞(意思解釋)
- 人盡其才(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金玉滿堂(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釋)
- 現實主義(意思解釋)
※ 斧鉞之誅的意思解釋、斧鉞之誅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壞心眼。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老實巴交 | 形容人規規矩矩,謹慎膽小的樣子。 |
釋車下走 | 釋:放下,放開。下車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靜。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按原價扣除百分之幾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點不差。 |
鍥而不舍 |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鋪天蓋地 | 鋪:把東西散開;蓋:籠罩;遮蔽。遮住天;蓋住地。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來勢猛烈。也作“遮天蓋地”。 |
顧影弄姿 | 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著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眾建賢才 | 建:建樹;賢才:優秀的人才。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通俗易懂 |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