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長繼短的成語故事

拼音jué cháng jì duǎn
基本解釋絕:截斷。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出處《墨子 非命上》:“古者湯封于毫,絕長繼短。”
暫未找到成語絕長繼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絕長繼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服牛乘馬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春風風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肝膽欲碎 |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