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如山移的成語故事

拼音tuì rú shān yí
基本解釋退卻時象一座山在移動。比喻遇到變故,沉著鎮(zhèn)靜。
出處《吳子·應(yīng)變》:“守以強弩,退如山移。”
暫未找到成語退如山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退如山移)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dāng)王!”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學(xué)而時習(xí)之 | 《論語·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wù)記》:“真為目不忍見。”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fēng)流共古長。” |
慷慨悲歌 | 晉 陶潛《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
火燭銀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fē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