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進飯的成語故事

拼音piāo mǔ jìn fàn
基本解釋漂母:在水邊漂洗衣服的老婦。指施恩而不望報答。
出處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魯姑棄子,以卻三軍之眾;漂母進飯,沒受千金之恩。”
漂母進飯的典故
秦朝末年,淮陰孤兒韓信靠在淮水邊釣魚為生,經常是釣不到魚而要餓肚子,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大娘見他可憐,經常把自己的飯分一半給他吃。韓信后來成為淮陰侯,特地找到當年的漂絮大娘,送給她一千金酬謝,可是她卻不收他的禮物。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漂母進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隔靴搔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青山綠水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戶告人曉 | 西漢 劉向《列女傳 梁節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
煢煢孑立 |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