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弄是非的成語故事

拼音bān nòng shì fēi
基本解釋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搬弄是非的典故
賈寶玉與秦可卿的弟弟秦鐘去賈家學房里念書,與薛蟠、金榮等發生了矛盾,賈瑞要求金榮向秦鐘道歉。金榮的母親覺得不公平就去賈珍府里找尤氏說理。尤氏說秦可卿恨那幫狐朋狗友搬弄是非,已經氣得生病了,金榮的母親自覺沒趣就回去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搬弄是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旁若無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柯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狐死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咄咄逼人 |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