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基本解釋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么進步那么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生是否學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無止境 | 清·劉開《問說》:“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
繩之以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反治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