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本塞源的成語故事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基本解釋本:根本,根源。拔起樹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
出處《晉書 慕容垂載記》:“將軍欲裂冠毀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將軍兵勢(shì),何復(fù)多云。”
暫未找到成語拔本塞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拔本塞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喜新厭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土木形骸 | 《晉書 嵇康傳》:“身長(zhǎng)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
節(jié)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jié)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duì)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
光前啟后 | 明·王九思《繡停針·壽康對(duì)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鳳毛麟角,光前啟后。” |
不治之癥 |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懸石程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進(jìn)讒害賢 | |
理直氣壯 | 明 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
風(fēng)聲鶴唳 |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