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基本解釋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出處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p>
暫未找到成語畫虎不成反類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畫虎不成反類犬)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死灰復(fù)燃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fù)燃,物有待爾?!?/td>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td>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td>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shí)明,杜絕言路?!?/td> |
動(dòng)蕩不定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shí)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duì)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shì)也在動(dòng)蕩不定中?!?/td>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wù)記》:“真為目不忍見?!?/td> |
汗牛充棟 |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td> |
過而能改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锥唬骸苏l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