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yè)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jū lè yè
基本解釋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yè):職業(yè)。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yè);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chǎn)、思想狀況安于正常。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其服。”
安居樂業(yè)的典故
春秋時(shí),有一位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jù)說他剛生下來的時(shí)候,就是一個(gè)白頭發(fā)。白胡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yàn)樗溟L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shí),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于對當(dāng)時(shí)的現(xiàn)實(shí)不滿,并反對當(dāng)時(shí)社會上出現(xiàn)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yuǎn)古的原始社會,認(rèn)為物質(zhì)的進(jìn)步和文化的 發(fā)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xiàn)“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于是這樣描繪他所設(shè)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xiǎn),也不向遠(yuǎn)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jié)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于原有的風(fēng)俗習(xí)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 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居樂業(y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shí)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頤指氣使 | 唐 元稹《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鐘,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所不足者,其唯風(fēng)樹寒泉之思乎!”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余波未平 |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四書五經(jīng)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jīng)》:“五經(jīng)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dāng)?shù)模灰欢恪!?/td> |
壞法亂紀(jì)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yùn)》:“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jì)。” |
平淡無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