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浮云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guì fú yún
基本解釋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象浮云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富貴浮云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再次到達衛國時,衛國政局發生重大改變,衛出公趕走父親而即位,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幣要孔子為衛出公正名,說衛出公名正言順。孔子感覺到自己受了侮辱,說富貴與金錢對他來說像空中的浮云一樣。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富貴浮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目不轉睛 |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懸崖勒馬 |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
紛亂如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