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吾彀中的成語故事

拼音rù wú gòu zhōng
基本解釋彀:張滿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圍,比喻牢籠,圈套。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比喻就范。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入吾彀中的典故
這句成語原出于五代時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這是一部記述唐代貢舉制度及雜事的書,其中記述之詳,一般史志所不及。據書中記載,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智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說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有為青年,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元勛,文才武略,都很出眾,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取得一次大統一,他的聲威,遠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為人方面,也很善運用權謀,不然,他也不會無意中說出「入吾彀中」那樣的話來了。
這句成語運用時,一般都是將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舉凡運用攏絡手段,設下各種圈套而達到目的時,便可說「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入吾彀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滿腹經綸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命中注定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外圓內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百戰百勝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