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散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hòng ér sàn
基本解釋經(jīng)過一陣喧鬧后馬上就散開了。
出處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看的人見沒得買了,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的典故
清朝時(shí)杭州府仁和縣財(cái)主袁鳳賓的兒子袁紹芬是一個(g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公子哥兒,他生性好賭,與賭家沈七欠下272銀圓,沈七去袁家討債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門口服毒自盡,圍觀的人群紛紛沖進(jìn)去哄搶貴重物品,等袁鳳賓回家時(shí)早已一哄而散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哄而散)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離心離德 | 《尚書 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孤身只影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風(fēng)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fēng)馳電掣,不知所由。” |
暈頭轉(zhuǎn)向 |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zhuǎn)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yán)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fù)更敢臧否人物。”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yuǎn)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