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為人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ě jǐ wèi rén
基本解釋舍棄自己的利益而去幫助別人。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吾與點也。”朱熹集注:“初無舍己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暫未找到成語舍己為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舍己為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積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淡,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半夜三更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
峨峨洋洋 | 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會少離多 | 宋 辛棄疾《蝶戀花 送祐之弟》詞:“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前仆后繼 | 唐 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 |
顯親揚名 | 《孝經 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