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上生枝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é shàng shēng zhī
基本解釋節(jié):竹子分枝長葉的地方。枝節(jié)上又生出枝椏。比喻在不應(yīng)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又產(chǎn)生了新問題。
出處宋·朱熹《答呂子約書》:“讀古人書,直是要虛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應(yīng),若左遮右攔,前拖后拽,隨語生解,節(jié)上生枝,則更讀萬卷書,也無用處也。”
暫未找到成語節(jié)上生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節(jié)上生枝)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動聲色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fā)左衽,人面獸心。”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shù)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肝膽欲碎 |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 |
心直口快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