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n dé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基本解釋鐵杵:鐵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鐵棒槌也能磨成繡花針。比喻只要肯花力氣,事情一定能成功
出處元·虞韶《日記故事》:“道逢一老嫗,磨鐵杵。白問:‘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還卒業。”
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典故
唐朝時期,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來去無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叫化子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沒衣服,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角巾素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