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ng gān gòng kǔ
基本解釋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dān)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出處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同甘共苦的典故
戰(zhàn)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一天,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于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魄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lǐng)的人,幫我強國復(fù)仇?”郭魄說:“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lǐng)的人,并且要親自去訪問他,那么,天下有本領(lǐng)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薄澳敲次胰ピL問哪一個才好呢?”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lǐng)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lǐng)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您的?!毖嗾淹趿⒖套鸸鬄槔蠋?,并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消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興,都委以重任,開關(guān)備至;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他都親自過問。就這樣,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二十八年,終于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lián)泶鳌?/p>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同甘共苦)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經(jīng)地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 |
離經(jīng)辨志 | 《禮記·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xí)親師,七年視論學(xué)取友,謂之小成?!?/td> |
秋水伊人 | 《詩經(jīng) 秦風(fēng)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td>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dāng)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td>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zhàn)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yōu)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td> |
空口無憑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