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本逐末的成語故事

拼音sǔn běn zhú mò
基本解釋猶舍本逐末。謂拋棄根本,專在枝節(jié)上用功夫。
出處《隋書 李諤傳》:“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gòu)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損本逐末的典故
隋朝初年,治書侍御史李諤文章寫得好,口才也好。他擔(dān)心受南北朝時期華美浮艷文風(fēng)的影響,只注重華麗詞藻、吟風(fēng)嘲月的人因此而受到重用,這是失卻根本,追逐枝節(jié)。朝廷不能選拔真正的人才,他的上書沒有得到重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損本逐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勤儉節(jié)約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jié)約的雙重生活方式。”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逍遙法外 | 南朝 梁 蕭統(tǒng)《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xù)出了鎮(zhèn)南關(guān),便大張旗鼓,排齊隊(duì)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jìn)發(fā)。” |
珠玉之論 | 《書言故事·談?wù)擃悺罚骸安获鲋橛裰摗!?/td> |
道山學(xué)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xué)》:“道山學(xué)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