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還的成語故事

拼音hé pǔ zhū huán
基本解釋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循吏傳 孟嘗》:“(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合浦珠還的典故
東漢時,合浦郡沿海盛產珍珠。那里產的珍珠又圓又大,色澤純正,一直譽滿海內外,人們稱它為“合浦珠”。當地百姓都以采珠為生,以此向鄰郡交趾換取糧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盤剝珠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他們不顧珠蚌的生長規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撈。結果,珠蚌逐漸遷移到鄰近的交趾郡內,在合浦能捕撈到的越來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漁民向來靠采珠為生,很少有人種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買糧食花些錢不在乎。如今產珠少,收入大量減少,漁民們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不少人因此而餓死。漢順帝劉保繼位后,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當合浦太守。孟嘗到任后,很快找出了當地漁民沒有飯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的非法規定,并不準漁民濫捕亂采,以便保護珠蚌的資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來,合浦又成了盛產珍珠的地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合浦珠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鷗鳥不下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
青山綠水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
患難與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