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滿天下的成語故事

拼音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基本解釋比喻一個人的學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老師教的學生。
出處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桃李滿天下的典故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杰,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采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并讓狄仁杰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后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杰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杰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歲的狄仁杰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么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桃李滿天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視微知著 |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己溺己饑 |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