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壁立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 tú bì lì
基本解釋徒:只,僅僅。家里只有四面的墻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出處《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家徒壁立的典故
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貧寒,生活十分艱難。他的朋友鄰邛縣令王吉邀請他去大財主卓王孫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孫的寡婦女兒卓文君,兩人私訂終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開始過他們清苦的生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家徒壁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挑三揀四 | 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么不對!”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