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肩諂笑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基本解釋聳起雙肩;做出諂媚的笑容。形容巴結奉承別人的丑態。脅肩:聳肩;形容恭敬的樣子。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脅肩諂笑,病于夏畦。”
脅肩諂笑的典故
公孫丑一天問孟子,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動去謁見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道:古代的人,如果自己不是諸侯的臣子,就不去謁見。歷史上曾發生過這樣兩件事:魏文侯去看段干木,段干木卻跳墻躲起來了;魯穆公去看泄柳,泄柳緊關大門堅決不見。他們都做得過分了,要是逼迫要見,還是可以相見的。陽貨想讓孔子來見他,又擔心這樣做失禮。但當時有這樣的習俗:大夫對士子有賞賜,如果此人不在家,不得親自拜謝,事后必須親自登門答謝大夫。因此,陽貨便打聽那天孔子外出不在家時,給他送去一個火腿。而孔子,對陽貨并無好感,根本不想見他。于是他也采取陽貨的辦法,打聽陽貨外出不在家時,到陽貨家回謝。當時,如若陽貨不搞小動作,先去看孔子,孔子豈能不見他?曾子說過這樣的話:“脅肩諂笑,簡直比夏天在菜園種菜還感到累和難受。”子路也曾說道:“觀點不同的人在一起談話,臉上還要顯露出羞愧的神色,我是難以理解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脅肩諂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滿天星斗 | 唐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吳下阿蒙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斗水活鱗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惡醉強酒 |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
一竅不通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
善善惡惡 | 先秦 荀況《荀子 強國》:“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