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無還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jiè wú huán
基本解釋指借別人東西耍賴不歸還。
出處梁實秋《書》:“大概都是有感于書之有借無還。”
有借無還的典故
東漢末年赤壁大戰后,曹操敗棄荊州、南郡、襄陽三城,劉備趁機派兵獨占這三座城池,周瑜回師后大怒,派魯肅去責問諸葛亮。諸葛亮說他是代荊州原主人劉琦管理。劉琦死后,魯肅去討還荊州,諸葛亮說待打下西川后再還,魯肅無奈而返。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借無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圓顱方趾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女媧補天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云天霧地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