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武之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yòng wǔ zhī dì
基本解釋形容地形險要;利于作戰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
出處《晉書 姚襄載記》:“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用武之地的典故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劉備不忍心拿下荊州就只好去東吳聯合孫權。諸葛亮在柴桑勸說孫權,說劉備考慮同劉表的關系才落得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希望孫權能夠與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用武之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大千世界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希運禪師》:“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里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