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童羸馬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òu tóng léi mǎ
基本解釋羸:瘦弱。體弱的兒童,瘦弱的馬匹。比喻力量單薄。
出處《南齊書·伍喬傳》:“詩詞寒苦,每有瘦童羸馬之嘆。”
暫未找到成語瘦童羸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瘦童羸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烽火連年 |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浪跡江湖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林下風致 |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 |
亦復如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
易子而教 |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