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基本解釋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典故
宋朝時期,滕子京因遭誣陷被貶到岳州當知州,重新修復了岳陽樓,范仲淹受他的囑托寫一篇《岳陽樓記》:“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高興,也不因處境壞而哀傷,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草菅人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
天之驕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